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龙是个80后,瘦小的他在生活中是个细心的暖男。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悟到,敢说、能说、会说对于人在交际、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助益很大,于是,他从QQ说说得到启发,和自己指导的学生约定,每人每天在群里说60秒话。
“同学们都喜欢刷存在感。相比刷朋友圈,各种放毒、秀恩爱,不如去奉献爱心。被别人所需求的感觉,是刷存在感的最好方式。”这是3月31日,李文龙的微信公众号“天天60秒”上的一篇文章《被需求,是最好的存在》中的一句话,自从当了大学老师,他一直自我强化这种被需求的存在感,因为,学生需要导师的指引。
李文龙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进入大学便开始迷茫,辅导员往往要面对两三百学生,很难做到人人关心、面面俱到,有个别学生出现比较严重问题的时候才被发现,这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往往为时已晚。
面对这种情况,经济学院从2015年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旨在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导师制实行老师、学生双向选择,自推行以来,共有1300余名学生,100余名老师参与其中。
李文龙指导了19位同学,他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如英语、计算机二级、读诵经典等小组,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方面的辅导。
“我喜欢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努力学习,努力生活。”“如果想减免压力,我们就该利用自己的闲余时间,去接触各种事物丰富自己。”在群里,每天都有学生感悟自己的生活点滴,烹制一些心灵鸡汤,给自己鼓劲,给别人支持。
“‘天天60秒’活动,是我和学生之间的一个约定,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见证。每天坚持60秒,促使同学们去主动思考,鞭策学生进步。这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一种历练。”李文龙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看到学生从最初的前言不搭后语到现在的信口拈来,自信和正能量让教师和学生互相成长。
“天天60秒”记录的内容代表和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轨迹,其中还不乏独到的见解和自身励志的感悟。这一依托网络手段打造的语音平台为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探索了新的方法。
5个月来,活动已经累计了60余万字的内容,李文龙已准备集结成册,公开出版,书名就叫《天天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