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正文

把握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1日 00:00阅读次数:关闭页面[字体: ]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凝结、价值引领,规定了共同价值追求的方向。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基本范畴高度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积极成果相承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其次,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明确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符合大众化、通俗化、日常化的要求,便于阐发、便于传播。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面对我国社会深刻变革进程中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趋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对于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之中,是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通俗化、社会化的需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体中居于“内核”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其二,两者各有其独特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把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混为一谈,更不能用一个方面否定另一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所认同所践行,成为我们党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另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这样“三个倡导”24字的核心价值理念才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进方向。

<p color:#2b2b2b;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indent:2em;" style="font-size:16px"> 其三,两者都坚持重在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形成信念理念、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共同奋斗、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动力和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