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介绍

文章来源:思政网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2日阅读次数:关闭页面[字体: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依循,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管理效能建设深化年”等中心工作,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大力推动“课程思政”,采用学习通、雨课堂等信息手段创新思政课程,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发新的通识选修课,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分层分类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积极推进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各学院要明确“课程思政”试点课程,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力争到2020前底建成100门左右的“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以观念创新为引领,确立科研育人理念。建立并逐步完善科研育人管理制度,落实研究生导师与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在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科研活动以及科技竞赛(比赛)等学术活动中导师是第一责任人。专门设立“德育实践专业课程”重点研究项目,加强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专业教师进一步优化、创新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学生科研团队进入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学术沙龙,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思想道德修养。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我校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花蕾护航·女童保护”等项目,组织实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系列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承办好省教育厅主办的“校园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引导形成贵财特色校园文化;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做好“票据馆、校史馆、图书馆”三馆合一工程,编撰系列建校60周年文化产品;继续推进“三大论坛”品牌讲座学术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创建工作;开展杰出校友宣传,开展“学子寻根,联结母校”活动,增强师生员工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紧扣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加强思政信息共享,打造思政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提升校园各大宣传平台的传播能力,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推动信息公开,优化教育舆论环境。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拓展网络平台,维护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两学一做”专题网、“党的十九大”学习专题网、英文网站,大力推动“易班”建设,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加强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对重大舆情进行有效引导和评论;整合全校传统媒体、校园网平台和新媒体力量,对重大信息进行同步推送,形成全校范围覆盖。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进一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落实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到本科培养方案,给予学时与学分保障,发挥第一课堂教学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组织开展好“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咨询服务的水平与有效性;做好新生心理普查,认真排查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出击,积极干预。着力建设好心理联络员、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健康预防体系”,提高心理危机辨别能力,心理问题处置能力。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在人才引进、聘期考核、进修培养等方面,做到有据可依、制度管理;结合岗位大练兵活动,研究梳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完善岗位说明书;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社会公德、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在聘期考核、职务、职称晋升、评先选优工作中将政治表现作为首要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按照“德育为先”要求,建立可操作、有据可依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进一步认真梳理各类服务岗位工作职责,围绕师生满意核心目标,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在后勤保障服务中,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等主题教育,建设绿色校园;强化后勤服务人员能力提升,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制订并落实好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图书馆资料服务中,持续加大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经济管理类为主,覆盖文、理、法、艺等类别的文献资源信息保障体系。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提高安保效能。建设“智慧校园”,围绕“数据融合”、“平台融合”、“服务融合”,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碎片化服务,覆盖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全过程。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针对特贫困生群体,要关照好学生、关心学生;推进“精准资助”,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关资助工作,不让一名贫困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扩大社会捐助,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进一步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的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奖、助学金资助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公平性;注重贫困生能力建设,不仅在经济上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在受资助过程中,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工作能力。加强对贫困生为主的社团活动的指导,让贫困生有机会走到前台,努力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校内政治巡察为重要抓手,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突出基层党支部的重要地位,提升党支部工作规范化、特色化水平。继续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学习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七一”表彰,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继续运用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推进“五型”“五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培育一批师生喜闻乐见、教育效果明显的特色项目。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党建促群建,强化工会、共青团、学生党建工作中心、学生会、师生社团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全员、全过程、全方面。